|
“三個蘋果改變了世界”:一個蘋果誘惑了夏娃,讓人類走出蒙昧,有了文化;一個蘋果砸中牛頓,使其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推動科技的發展;一個被喬布斯咬了一口,成就了“蘋果”品牌,這就是文化科技的力量。
這段話雖具玩笑性質,但卻形象地告訴我們: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曾經并正在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世界。5月的鵬城,文博會如期而至。在本次展覽會上,“文化+科技”成為最大的亮點,投影、視屏演示、3D體驗等隨處可見,為參觀者呈上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聽盛宴。
其間,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部際聯系會議召開,審議通過《文化科技創新工程綱要》,標志著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正式啟動。文化和科技融合座談會(以下簡稱“座談會”)上,科技部、中宣部等五部門聯合發布了首批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一項項加速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工作機制、技術和產業政策正在陸續部署和出臺。
文化與科技激情碰撞將產生怎樣的聚合效應?
“從人類童年時期開始,文化與科技就相生相伴,如影隨形。”中宣部副部長、國家廣電總局局長蔡赴朝在座談會的發言中說,文化與科技的互動貫穿人類文明的發展史。“磨石繪陶,青銅美玉,秦磚漢瓦,宮殿園林,刻錄著中國技術發展的生動歷程,更積淀著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二者渾然一體、密不可分。科技之于文化,為體,承載著文化發展的成果;文化之于科技,為魂,引領著科技進步的方向。文化與科技的每一次大融合,都推動了人類文明發展的飛躍。”
蔡赴朝說,科技創新提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輻射力和影響力,同時,文化需求也促進廣播影視科技進步和業態創新,兩者融合更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例如,如今的電視機,已經成為多媒體終端和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據他介紹,目前全國開播了16個高清電視頻道。去年,中央電視臺和地方5家電視臺聯合開辦3D試驗頻道,并于2012年元旦順利試播,邁出了我國電視3D時代的第一步。在電影業態創新方面,重點推進了3D電影的發展,目前全國有6700塊銀幕可以放映3D電影。“特別是去年底,我們研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巨幕(DMAX)系統,由于國產設備降低了成本,票價比進口巨幕電影低了40元,觀影效果卻更好。”
一批示范基地將成為促進融合的載體
為了引導和推動各地文化和科技融合,增強文化產業領域科技實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科技部等部門認定了16個首批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這些基地各具特色,在全國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
“甘肅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古代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擁有文化底蘊厚重深遠和文化資源豐富多樣的獨特優勢。”甘肅省科技廳副廳長李文卿告訴科技日報記者,近年來,該省積極利用現代科技加大對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逐步形成了獨具甘肅特色的文化與科技融合產業體系。目前,古代壁畫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國家古代壁畫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已經在甘肅落戶,文化遺產保護開發數字化技術在敦煌壁畫保護中取得實際應用。“甘肅敦煌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依托于蘭州高新區,重點要完成12個文化與科技融合的重點工程項目;培育12家1—10億元的骨干企業;打造10個文化與科技融合的產業集群、創新鏈和產業鏈。計劃2015年文化科技產業產值達到50億元,2020年達到100億元。“十二五” 期間形成設施完善、功能強大的文化科技創新服務體系。
“‘文化與科技緊密結合、創意與創新水乳交融’已成為深圳文化產業發展的突出特征和重要標志。”深圳市市長許勤說,深圳在探索“文化+科技”模式的過程中,推動文化創意和技術創新深度融合,高效互動,如以文化創意催生動漫、網絡游戲、數字內容、手機媒體、多媒體產品等一大批極具發展潛力的新興文化科技業態;運用高新技術創新文化生產方式,提高文化創作、生產、傳播等環節的科技含量,促進傳統文化產業轉型升級;以現代科技手段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深圳城市街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全民閱讀數字出版分眾平臺等,采用現代技術開發研制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務平臺,集節約化、智能化、個性化、便捷性于一體,深受市民歡迎。
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副市長魯煒也表示,將借鑒中關村先行先試政策,把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1+6”政策移植到文化領域,研究出臺《北京市關于深化文化科技融合發展的若干規定》,并且將采取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在文化科技企業認定上實現突破等措施。
要尊重文化科技發展的特有規律
“隨著相關工作的不斷深入開展,如何在遵循文化科技發展的一般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有效促進文化與科技有機融合,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于文化發展的重要引擎作用,則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問題。”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員姜念云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作為科技的一個應用領域,文化科技的發展有著與其他科技應用領域所不同的特點和規律。” 姜念云解釋說,科技創新對文化產業發展的促進表現為兩個路徑:一是科技的發展不斷提升和豐富著文化傳播的渠道,在這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相關科技領域自身的發展,不斷提高將相關先進技術向文化領域集成應用的能力,加強對基于先進傳播技術平臺的文化傳播形式、產品和服務模式的創新;二是科技的發展不斷豐富著文化內容的表現形式,對于此類文化創新活動來講,科技的應用方式和重點技術領域,往往沒有固定的模式,對于此類文化科技的推動,則應注重以文化產品創新作為核心與抓手,將有利于文化與科技融合、協同創新的機制與環境的建設作為政府推動的主要著力點,同時,也應注重對于相關評價指標體系的建設。
來源: 摘自科技日報
|